找到相关内容218篇,用时1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西藏密宗仪式与造像艺术的建构方式

    专心致志无杂念,口中还要念道诸如祈请神佛赐以福慧等之话语。④发菩提心是佛教大乘教法的精髓。它力图使佛家弟子以求利他为主因,即通过修习而具有希冀所有众生获永久幸福的慈爱之心,以及希冀所有众生从苦难中寻得...瑜咖密、无上瑜和密等四种教法,其中以无上瑜枷密为最深奥。  ③④⑥[11]杜玛格西·丹增彭措:《彩绘工序明鉴》,中国藏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5、76、78、79页。  ⑤李冀诚:《佛教密宗仪礼窥密...

    纵瑞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10969276.html
  • 恒强法师:《佛法概论》听课笔记第八讲

    即原始佛法的修行次第——以什么样的次第修行,会得到什么样的果、什么样的解脱境界。   (一)三学   无论是原始教法大乘教法还是密宗教法,无论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还是南传...爱语、利行、同事。   阿含经里所说的这方面内容,与四摄的说法有所差别,但意思是一样的。   四摄六度是大乘修行的纲要,但并非大乘的不共法。声闻乘教法也强调这些,也一一具足。   布施:以自己的...

    恒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84777151.html
  • 佛教慈善对当代社会的作用

    喜舍四无量心的圆融运用;无论从广义而言,还是从大乘教法要义来讲,都是与慈悲理念密不可分的。对于慈善,佛法中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可从其基本教义来分析:   (一)、慈悲观   佛教之所谓慈悲,如...五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两千五百多年来,以慈悲与智慧作为大乘佛教的两大根本精神。将其传播和指导众生寻回最纯净的本性——善良,这也正是大力弘扬与倡导慈善事业的目的。古人云:“释氏之教,义本慈悲”。与人为善,...

    则悟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95080805.html
  • 道果法的起源及早期传播

    表示喉间受用轮等。最后通过曼荼罗手印修炼生起欢喜,证得三身。受用身具有无漏之乐,被相好装饰,在十地菩萨地不断受用大乘教法,其形象八面十六臂、四足,表现狰狞愄怖相。化身住一切地方,把教化众生作为自任。法身...“六支瑜伽教授”;《集密根本续》和《胜乐根本续》提出的“五次第教授”,以密教特有的修炼方法为基础,将显教理论贯穿其中,称为“圆满次第教授”。小乘佛教各派和大乘佛教的中观、唯识学派都讲道果,相比之下意思...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22590188319.html
  • 密宗断惑论

    ,皆为如来果分不可说之说。——太虚大师《斗争坚固中论时轮金刚法会》”。当年律宗大德弘一大师也为我们做了这方面的示现,他曾说:“大乘各宗中,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穷研,辄轻肆毁谤,...义的知见,便动辄否定这个,质疑那个。在显宗中,有人否定第三转法轮如来藏光明的甚深见解,还提出大乘教法非佛所说,乃是后来的龙树菩萨等论师们所造。他们还用《阿含经》等第一转法轮的经典为教证,来否定无上密乘...

    索达吉堪布著

    |密宗|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093310212.html
  • 密乘十四条根本戒[未受或不打算灌顶者勿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古往今来的历史也说明了这一点。一些深奥的法门在刚刚传播于世时,往往会遭受他人的误解。比如大乘佛法刚刚出世的时候,一些声闻道见识浅薄的比丘就竭力反对,认为大乘教法完全是标新立异...戒律。所以决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学习密乘戒,并严格护持以绝后患。   但是,密乘戒也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比如说,如果违犯别解脱的根本戒,从小乘的观点而言,就无法恢复。但从大乘的角度来说,在发菩提心的...

    慈诚罗珠堪布

    |密乘戒|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181143220.html
  • 关于喜舍行愿门(常辉法师)

      鉴如是,学人单提正念,依僧俗菩萨戒经典,显密大乘教法,六度万行,布施为先。择其重在救人之门,犹自乳制品中提炼出酥酪醍醐,味浓透体。无有布施,不能圆满波罗密门;缺少布施,如何践行菩萨道呢?足见布施...度为用。一切大乘教重于利生,所有显密法旨在觉他。是故,喜舍行愿门者,乃畅我佛如来出世利生一大事因缘也。禅教律密诸法如果不修慈悲济世利生之行,如何能够断惑证真、出离三界、了生脱死、直至证得无上菩提呢? ...

    常辉法师

    喜|舍|常辉|菩萨行|菩提心|慈悲喜舍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1/0735471904.html
  • 密宗虹身成就略记

    弟子后,若出现有破密乘戒的弟子,也会受其影响,而不能显现虹身,只能在中阴时才显现成就。   关于印度的修密成就者,在多罗那它的《印度佛教史》中有如下记载:“在圣者无著兄弟时代,无上瑜伽的教法在具缘的人众中并不是没有流传,先前在大乘教法流传不久时出世的千千万万持明者以及乌仗那国获得持明位的一切人众也大多依止于无上道。但是,这些人都是由秘密主等本尊同时现身向百千具缘者教示真言乘,所有这些人化为虹身之后...

    索达吉堪布 撰

    |奇迹|密宗|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1/2232411991.html
  • 金刚经释(九)

    安住在灭定中,实际是小乘行者,为了自己成就而舍弃利他的事业,并不符合大乘教法。”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如何为人宣说呢?应安住于实相中,不取任何相,如如不动。  ...平等,无有高下。从实相上看,世尊与众生无有差别,地狱和涅槃其性平等。《大乘起信论》中云:“一切诸法从本性来说离言论相、离名字相、离行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索达吉堪布 著疏

    |金刚经释|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3/2310483247.html
  • 玄奘“真唯识量”简论

    (同喻)里的“能缘”即是见分。见分也定非离识,所以可以作相分的同品。这是大乘教法里的论式,若是对外,就可以说:桌子等不离识;因为桌子等要么是被看的要么是能看的,二者必具其一;就象能看的眼识一样要么能看...的部分只是暂时不说而已,并不是说因为你正量部不承认我大乘唯识教法就不对了,我不说只是要遵从因明的辩论规则。   从形式上看,由于宗上的色除了双方不共许的以外,其他所有色都是双方共许的,宗支应为共比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05838709.html